Character.AI 首周下载量碾压 ChatGPT,这一应用有哪些特点?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这款爆火的AI聊天新宠,首周下载量就碾压了ChatGPT。更有意思的是,产物背后的独角兽,就是谷歌的前LaMDA团队。婉拒劈柴,出走谷歌,这是要走向人生巅峰了?硅谷独角兽,又来震撼世界了!
这支名叫Character Technologies的独角兽的核心力量,来自前谷歌LaMDA团队。
他们的新产物在移动端上线不到一周,下载量就达到了170万,直接碾压了ChatGPT!
而且,这家公司此刻的估值已达10亿美元。
所以,这是又一个OpenAI?
首周下载量超越ChatGPT,什么来头?
Character.AI是这样一款应用,可以让用户自由创建AI角色,并与它们聊天。
听起来挺耳熟的对吧,毕竟此前的类似产物早就有不少了。
但是,Character.AI受欢迎的爆火程度,可是让人始料未及。
5月23日面向全球iOS和Android用户推出后,Character.AI大受欢迎。才48小时,安卓版本的安装量就超过700,000次。
一周后,更惊人的数字来了——移动端的下载人数超过了170万。
Character.AI声称,在该应用法式发布之前,Character.AI网站的访谒量超过2亿次,用户平均每次访谒花费29分钟——这个数据是ChatGPT的300%。
甚至超过YouTube!
公司称,虽然ChatGPT在短期内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但Character.AI却更有用户爱不释手的。
用户向AI角色发送第一条动静后,他们在平台上的平均使用时间就会跃升至2小时以上。
此刻,用户们爱惨了这款应用,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在创建了超过1000万个自定义AI角色。
Character.AI的前途一片大好。早在本年3月份,公司就对外颁布发表获得高达1.5亿美元的A轮融资,对其业务的估值为10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Character.AI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和OpenAI一个级此外AI独角兽。
来源 | 北美留学生观察ID | collegedaily
“如果获得诺贝尔奖,我希望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
提到人工智能,我们首先想到前段时间大火的ChatGPT,其实早在2009年,一位华裔女孩已经钻研起了人工智能,而当时在当时人工智能还是一个不被看好的冷门领域。
这一位华裔女孩就是AI女神李飞飞。
李飞飞,一个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名字,但是她背后的经历却书写了华裔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李飞飞生于北京,长于成都。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人民教师。从小,李飞飞无论在物资上还是精神上都非常富足。她继承了父母的高智商和学霸特质,每次考试必然是班里的前几名,尤其喜欢数学和科学。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察觉了她的学习天赋,但是他们也深知,当时的国内教育环境有一定局限性。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权衡之下,他们决定带着李飞飞远赴美国。
图源自网络
在那个时候,去美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钱的问题。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借遍了亲戚朋友之后,一家三口终于凑够了去美国的路费。
就像当年的淘金者一样,他们以为来到美国就是梦的开始,但幻想在他们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很快就破灭了。
首先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语言问题。
初来乍到的一家人并不会说英语,就连简单的日常沟通也无法进行,生活一下子进入窘境,每天靠翻着字典来学习怎么和本地人沟通。
图源自网络
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横亘在他们面前,那就是如何在美国生活下去。
虽然是高知分子,但是李飞飞的父母在美国居然找不到工作,为了生计,父亲找到了一份修理电子产品的工作,而母亲就到超市里做收银员。
那一年,李飞飞仅有十六岁,她深知家里艰苦,所以除了上学,李飞飞都在中国餐馆洗盘子、当清洁工,打工补贴家用。
当时 距离申大学仅剩两年的时间,她一边打工、一边上课、一边学习英语,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
尽管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但是最后李飞飞以SAT1250,数学满分的成绩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专业录取,而且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作为藤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是出了名的难录取,两年前连语言沟通都困难的李飞飞居然凭借超强的学习天赋和过人的毅力,成功走进藤校。
轰动程度就连当地的报纸都专门采访报道,当年的报纸标题就是《“美国梦”成真了!》。
图源自网络
在一次李飞飞和吴恩达(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气工程系的客座教授)的谈话中,她说:
物理学教给了我一件事,那就是对提出重大问题和寻求你的“北极星”的热情。
她还说过:“对我来说,真正的挑战是你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兼顾自己所身负的责任,然后又必须忠于自己的内心。”
由此至终,李飞飞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无论大环境如何,无论别人如何评价,她只忠于自己的内心。
图源自网络
李飞飞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咨询行业形势大好,顶尖咨询公司高盛、麦肯锡都曾向她伸出橄榄枝。
如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接下这个offer或许会让她和家人的生活品质带来质的提升。
但是她拒绝了,并且做了一个所有人都觉得“不可理解”的决定。
由于一直想要探索东西方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奥秘,而中医和藏药是了解中国文化最好的突破口,于是她毅然决然前往西藏。
图源自网络
最终她凭借“藏医药学和西医学上的医理比较”这一课题经过两轮答辩,从12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唯一一个获得普林斯顿大学Martin Dale 1953奖学金的人。
随后她又回归校园,来到加州理工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2005年,毕业后李飞飞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从此,李飞飞真正找到自己的“北极星”,开启了她的AI之旅。
尽管已经成为人人羡慕的首位斯坦福“红杉资本教授”,但是李飞飞在人前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打工经历”。
相信很多人都难以将做清洁工、中餐馆收银员,帮人遛狗,开干洗店这些经历和斯坦福最年轻的教授联系起来。
在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之后,虽然学费有了,但是生活费也是大问题。
图源自网络
为了保证学习和生活,她决定和家人一起开一家干洗店。
因为干洗店周末才营业,每到周末可以分担很多店内工作,而又不会耽误学习时间。
每周一到周五,她当天之骄女、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一到周末她就穿上围裙,围着洗衣机转。
虽然那段日子非常忙碌,非常艰难,但是她始终认为那是一段非常值得珍惜的时光。
图源自网络
在她读研期间,母亲突然查出了癌症和中风,父亲忙于工作,照顾生病母亲的担子就落到了李飞飞的身上。
回忆这段往事,李飞飞感慨道,“最现实的生存挑战是如何全力以赴、如何身兼重任并诚实面对心中的梦想。”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她了解到了很多医疗项目可以通过智能手段来进行。
科技或许能够改善人们的医疗条件,或许那时起人工智能的种子就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里。
图源自网络
博士毕业后,李飞飞正式走上了人工智能这条路。
在她进入斯坦福人工实验室时,当时的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热门方向,而她偏偏选了最不被看好,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的计算机视觉识别。
科研圈里不少同行都劝她放弃,换个热门方向,因为这不但拉不到经费,而且可能会一辈子都评不上教授。
但是李飞飞并没有退缩,她为了让计算机准确识图,从网上下载近10亿张图片通过筛选、整理、打标签,成功建立了1500万张的图片库。
这也就是ImageNet。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里的工作量相当于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连续工作20年。
ImageNet就是一个图像识别数据库,它诞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只要将它运用在计算机上,可以让计算机直接辨认出物品和人了。
随后,她再次做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决定。
作为ImageNet的创始人,她决定将开放ImageNet数据库,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的科研团队用于计算机图片识别训练。
图源自网络
从此,全世界的计算机学界都可以免费享用这一个数据库。
这也引发了人工智能井喷式发展,让AI从实验室走到了大众的视野。
而这些成果的背后,这位华人女性学者李飞飞的贡献不可谓不伟大。
在一次采访中,李飞飞同样避免不了所有华裔科学家面临的问题,那就是:你认为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李飞飞不假思索地说:
“我当然是中国人,我热爱我的祖国。如果有天获得诺贝尔奖,我希望我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的!”
从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后,年仅33岁的她就被评为斯坦福大学终身在职的副教授。
并且,她先后担任了斯坦福大学W.M.凯克学院学者、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及斯坦福大学人类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HAI)联合主任的职位。
图源自网络
李飞飞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投放在人工智能领域,她在权威计算机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00篇论文,引用量更是高达44773次。
可以说在李飞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一时无两。
尽管光环加身,但是她始终不忘自己的华人身份。
2017年,41岁李飞飞在Google公司的邀请出任了副总裁,并担任Google Cloud AI首席科学家。
图源自网络
在她的积极推动下,谷歌AI中国中心正式在北京成立,这也是 Google 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 AI 研究中心。
在谷歌开发者大会上李飞飞表示:“我目睹了中国在AI基础研究、创业、发展等方面走到世界前列...这个中心将与我们在世界各地,包括纽约、多伦多、伦敦和苏黎世在内的AI研究小组一起,共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
谷歌AI中国中心的建立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一个与世界接轨的舞台,这也促进了人工智能领域在中国的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李飞飞离开了谷歌,选择重回斯坦福,继续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并且致力于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疫情期间,她的团队历时8年打造的关于利用人工智能传感器和AI算法帮助改善患者和临床医生医疗服务的论文成功刊登在Nature,并且探索监控病人身体状况的AI家用系统等。
在2020年,「华人AI女神」李飞飞成功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在入选名单公布后,李飞飞只是简单发推表示:“感谢!真心希望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来帮助我们的临床医生和患者。”
在她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华裔女性在美国的励志人生,也看到了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成才费尽苦心,更看到了优秀的女生不断打破职业天花板。
今天我们纵观李飞飞的前半生就会发现,这种追随内心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作风一直贯穿于她的行为轨迹。
图源自网络
其实所谓逆袭,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是作为华裔女性,在话语权极少的AI领域中,更是如此。
但是她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起点有多低,过程有多坎坷,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看到成功的曙光。
毕竟哪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只不过背后负重前行罢了。 Character.AI是一个有灵魂的ChatGPT!
这是一个超级好玩的类似Chat GPT的软件,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定制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对机器人进行个性化设置和训练,创建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人物,分享到社区与其他人交流。
除此之外,软件里面有很多个性化的AI人物,可以和他们进行有趣的对话。相对于ChatGPT过于死板的废话连篇,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根据人物个性来的,可以跟著名人物、明星聊天,或者是游戏电影人物聊天,甚至可以跟一只小动物聊天。
Character.AI的出现是人工智能的一大进步,强大的情感识别能力会带来很多好处!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生成角色成为虚拟教师,比如可以让牛顿亲自讲述《牛顿运动定律》让鲁迅讲述《阿Q正传》的阿Q精神,可以直接与人物对话,更加生动的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学习兴趣。
在医疗领域,跟有情感的进行聊天互动,提供心理健康和幸福建议,帮助缓解孤独、焦虑、抑郁等情感问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陪伴工具。
这种技术软件的发展将会为许多人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会是很好的人工智能助手!
最近AI工具实在大火,除了Character.AI再分享3个成熟实用的AI工具
1.FunAI
链接:https://www.xunjiepdf.com/funaiapp日常的工作有它真的可以解决很多事情!这是一款精准小巧的智能AI问答助手工具,内置了最新一代的ai对话模块,支持多领域方向的提问,还有许多办公中需要的实用功能。
【AI工作】
【AI生活】
【AI角色】
2.AI绘画工具
传送门:AI绘画 - AI绘画生成器|AI画图工具 - 改图鸭这是一款专业的AI绘画网站,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在文字画面中填入关键词描述,就可以通过AI智能生图。
【操作步骤】
打开网页,在【趣玩特效】中就可以找到【AI绘画】
在画面描述中输入描述关键词,再设置【创作模式】和【画布比例】如果有参考图的也可以上传图片,再点击生成。
【简单演示】
3.AI文字生产力
传送门:AI写作宝 - AI智能写作 - AI智能问答平台这是一款功能强大的AI写作神器,想用它来写小说、论文、作文、读后感、公文都是可以的,还可以用来写一些文案、日报周报、广告语等,还可以自行选择内容长短,写作速度也超级快!
利用AI工具写作时,需要输入一些相关的内容,选择文章的长度就可以生成啦~速度非常快!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想要了解更多实用干货、有趣网站 、点这里@小予的收藏夹 事实再一次证明,玩的东西的普及率就是比用的东西快。
因为门槛低,用户使用的目标也明确。
就拿我身边来说,尽管体验过ChatGPT的人不算少,但除了一些程序员和文字工作者,大多数人都是3月底体验一番后如今早就抛之脑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无论GPT4表现出来的潜力有多大,但对于当前大多数行业的人来说,能提升工作效率的应用场景都不多。
而且在用的东西上,思维惯性要远大于玩的东西。
就好比现在擦玻璃的机器人和各种辅助工具已经很多的情况下,我们这边每年过年前,大多数家庭仍旧是手动擦玻璃,哪怕几乎隔几年就有因为擦玻璃而坠楼的事件。
人们在对一个针对“用”的东西,明面和潜在的要求都要更高,而且还会和已有的方式进行严格比较,而且一旦传统用的东西已经具备一定成本,无论是物料成本还是学习成本,都会催化思维惯性的产生。
但玩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好不好玩是显而易见的,具体的应用场景虽然说是“图一乐”,但其实往往边界更模糊化,在这种模糊化的结果达成后甚至能拓宽边界。这就让所谓的学习成本和物料成本都变得更加不值一提。
而且对于生产端来说,在同一个领域,论成本下限的话,玩的东西其实比用的东西更低。
ChatGPT真要用好,是有门槛的,你得自己找具体的应用场景,而Character.AI 则不用,它就是一个生成AI character的东西。
而且不知道大家记得苹果刚火的那几年,有款叫做“爱说话的汤姆猫”的软件同步火爆全球,当时绝大多数买iPhone的人都会下载一个玩一玩,其实拿游戏性的角度来说这软件并不出彩,但就是一个可对话具备一定互动性的角色,让很多人都欲罢不能。
人是社会性动物,对外界做出行动后期待接收反馈是一种本能。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在现实中正反馈其实不多,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也是如此。而虚拟角色的交互其实起到的就是一个简化的自我表达→得到反馈的模型。
再加上AI character创建的AI角色,其实从认知层面来讲,大家都知道这就是虚拟的,是一种船新体验。
陌生化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而陌生化后面紧随其后的就是对原有“好玩”印象的加深。
而且从技术角度,AI character做得其实真的可以,给角色真整出来了挺符合性格的语句输出:
不火才怪。
我拿AI马斯克测试了下,使用有几个要点:
1.APP必须外区苹果商店(我用的美区)或者安卓谷歌市场(这点我不确定)才能下载。
2.必须番茄上网才能用,但JIE点要求不如GPT那样变态。
3.AI获取的信息数据比GPT3.5单机版的2021年要更新,但是不如联网版的GPT,因为AI马斯克现在还认为自己仍是推特CEO。
4.软件可以把语言改成中文,可以用中文对AI提问,但是AI的回答不一定是中文,根据AI角色模型不同,有的只能英文回答,有的可以中文。
http://picx.zhimg.com/v2-1e1a35762a78b21fa88df2dea0be12f4_r.jpg?source=1def8aca
【5000 字长文,大家点点赞~】
Character.AI 其实并不是最近的新产品,网页版上线甚至比 ChatGPT 还要早一些。之前在网页版的时候用户就已经非常多了,最新的移动端有这样的成绩并不奇怪。
Character.AI 其实代表了当下投资界非常关注的一类产品。简单来说,Character.AI 代表了基于新一代大语言模型能力提供角色扮演对话的产品,好比 ChatGPT 为大家证明了大语言模型这条道路的成功,Character.AI 的成功为大家证明了「提供情感价值」类的 AI 机器人的成功,这是超出单个产品本身的意义,可以说是一条赛道的开创者。
【ChatGPT 是工作,Character.AI 是生活】也就不难理解它的日活和时长了。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 C.AI:
Character.AI 由谷歌 LaMDA 的前开发人员 Noam Shazeer 和 Daniel De Freitas 开发,最早的测试版于 2022 年 9 月开放。
在 Character.AI 中,用户可以创建「角色」,塑造他们的「个性」,设置特定参数,然后发布到社区供其他人聊天。这些角色可以基于虚构的名人,也可以是完全是原创的;这些角色可以为了特定的目标而制作——例如协助创意写作或成为基于文本的冒险游戏。
在交互形态上,用户既可以与单个角色联系,也可以组织包含多个角色的群聊;同时,这些角色也可以与单个/多个用户交谈。单单从这个产品描述就能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和拓展性的产品,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一种产品形态,一个将会吸引很多玩家的赛道。
我之前说过,ChatGPT 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而且一定不是唯一正确的产品。基础模型的能力强大是一方面,产品的 idea 和用户体验也很重要。
相比于 Character.AI,ChatGPT 太没有个性了。不同的人对 AI 有着不同的期许和需要,相比于 ChatGPT,Character.AI 有人设,有记忆,有个性,主打一手提供情感陪伴。
除了 Character.AI,类似的还有 Glow 和 Copilot Hub,今天就聊聊这一些产品吧。
<hr/>Character.AI 的一些功能
可以访问别人设置好的 Bot
目前官方设置的分类如下:
[*]Helpers 助手:如创意助手、写作助手
[*]Famous People 名人:如马一龙、扎克伯格
[*]Games 文字冒险游戏
[*]Image Generating 图像生成:用于画图
[*]VTuber
[*]Game Characters
[*]Anime 二次元角色
[*]Movies & TV 影视角色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学习导师
[*]Discussion
[*]Religion 宗教
[*]Anime Game Characters 动漫游戏角色
[*]Animals 动物
[*]Comedy 喜剧演员
[*]Chinese 中文角色
[*]Philosophy 哲学家
[*]Politics 政治人物
[*]Books 书中角色
[*]History 历史人物
可以自定义自己的 Bot
自定义角色分为快速创建,高级创建(输入更多角色设定和上下文知识)以及根据用户反馈训练角色,看了看还是比较复杂的。详见官方教程:
https://book.character.ai/character-book/advanced-creation
可以拉入多个 Bot 进行群聊
在 Character.AI 中,比较有趣的玩法是群聊,可以创建一个 Room,拉入多个 Bot,然后就可以看到他们之间自发地互相聊下去…
支持图像生成(多模态输入输出)和音频输入输出
<hr/>不过,体验了一会 Character.AI 以后,我觉得虽然已经很厉害了,但还差点意思。正好以前写过一些分析,再聊聊我对类似产品的看法吧。
以下内容不完全基于 Character.AI。
情感陪伴是人的固有需求
陪伴是人的固有需求。现在很多主播的口头禅就是「主打一个陪伴」。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人总是寂寞而需要情感寄托的。
GPT-4 如是说: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情感陪伴是指与他人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系,满足我们在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需求。以下是一些解释情感陪伴为何是人类固有需求的关键理由:
1、生物学根源: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与他人建立联系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是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关键。通过组建亲密的关系和合作,他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获取资源并照顾孩子。这种固有需求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基因中。
2、心理发展:多种心理理论,如依恋理论(Bowlby)和人际关系理论(Sullivan)强调了情感陪伴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依赖情感陪伴建立安全感、自尊心和自我认同。这些关系为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我们成长和适应环境。
3、社会支持:情感陪伴提供了社会支持,有助于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与亲密伴侣、家人和朋友分享欢乐、痛苦和困惑,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适应力。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与更低的抑郁、焦虑水平以及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关。
4、情感调节:情感陪伴有助于我们调节情绪。在亲密关系中,他人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表达和应对情感,从而维持心理健康。例如,情感陪伴可以提供安慰,帮助我们度过悲伤和失落;也可以分享快乐,让我们的喜悦倍增。
5、人类的基本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社交需求列为基本的人类需求之一。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我们需要情感陪伴以满足归属感和爱的需求。这是通往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关键一步。自今年生成式 AI 火起来之后,已经不乏与 AI 深度交流情感需求的例子了,比如大家热衷于「ChatGPT猫娘调教指南」,在 NewBing 被额叶切除之后,也有很多人在说「要给 Sydney 完整的一生」。这其中虽然有一定玩梗的成分,但可见 Cosplay/数字生命这样能够提供情感体验的 AI,在普通人中也有旺盛的需求:
再比如之前 B 站上的例子:
今年第一滴眼泪,是被ChatGPT骗走的有这么多人试图将 ChatGPT 训练成有个性、有情感的角色,其实就已经说明大家的需求和类似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了。
角色调教/Cosplay(扮演法)本身就是 LLMs 的正确用法之一
我之前在介绍 ChatGPT 时说过:
ChatGPT 并不是万能的,你要像对待一个「知识全能而经验全无的员工」一样对待他。他并不知道你的工作背景、实际需求,你千万不要直接扔给他一个标题就完事,否则大概率得不到什么太好的结果。你可以像给实习生布置工作一样,告诉他背景,告诉他提纲,告诉他要点,甚至给他几个示例,然后,相信他会给出你更完美的答案。也就是说,不要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奢求 ChatGPT 给出完美答案。一定要给他一个身份,给他一个背景,给他一些要点。这就是所谓的通用 prompt engineering。
我们可以在 GIthub 上最火爆的 Awsome Prompts 项目中发现,其中最常见的做法也是「扮演法」:
产品层面的想法
基于大语言模型能力和情感陪伴需求,不难想象出角色扮演类产品的工作流其实是这样的:找到一个固定的 prompt 或技术手段,喂给 AI 故事背景,洗脑 AI 来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既可以预设一些批量生成的故事,也可以由用户来自定义生成。
想象一下,可以与故事/游戏里人物对话,与名人对话,与特定职业的角色对话,你选择《西游记》,你就可以选择和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之类的对话;你选择《甄嬛传》,你就可以选择和甄嬛或者四阿哥聊天;你选择《霸道总裁爱上我》,你就可以……大家肯定会有这样的需求的。
基于「扮演法」,我们甚至可以瞬间培养出一批中小学教师,考研培训老师,Python 讲师…而这也是 Character.AI 已经做到的事情。
技术层面的想法
这一类产品之所以能成功或者火爆,根本还是在于 LLMs 模型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 GPT 类技术发展的衍生品。如果没有很强的大语言模型能力,自然无法提供真实的角色感和丝滑的对话体验。
从实现角度,我们可以把类似的「角色扮演」分为三个层级:
1、基于语言模型本身能力的角色扮演
即,不进行任何特殊操作,仅仅靠一些 prompts 来激活或者解锁语言模型本身的知识能力。
2、基于信息输入的角色扮演
即,向语言模型输入一些内容,让其基于这些内容进行交流。但由于语言模型有上下文长度限制(我称之为脑容量或者记忆上限),比如像 ChatPDF 或 ChatPaper 之类读文档的应用,其实都在使用 GPT-index 或 Langchain 技术来对信息进行压缩。语言模型的记忆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最近向量数据库非常火爆的原因吧…
3、基于大模型 finetune 的角色扮演
在大模型基础上提供了 fine-tune 功能,可以基于 GPT 模型的基础,调教出更专业更精准的模型。
为了节约运算成本,也可以将模型蒸馏为更小的量级,在不显著降低使用体验的情况下减少运算消耗。
虽然基于 GPT 接口,大家都可以做出类似的产品。但是,如果要商业化,或者说如果想保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肯定是要训练自己的 LLMs 的。比如 Character.AI 本身是有自己的语言模型的,只不过官方没有披露过多的技术细节;国内的 Glow 背后则是 MiniMax,也是比较有实力的公司。
4、而且,类似的产品其实都用到了用户反馈来进一步训练角色,很像是 GPT 训练中用的 RLFH。
这也是很多投资者注意到的技术壁垒的问题,比如拾象的研报中提到:
Character.ai 拥有自己的小模型,未来新入局的创业者基于 OpenAI 去 Fine-tuning 新的应用,会不会比 Character.ai 的体验更好?小模型的迭代的速度会不会显著慢于大模型,甚至于比开源的模型还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hr/>One more thing:更多场景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类似 Character.AI 的产品,或者基于 Character.AI/Glow 的能力,除了用于对话,或者说局限于聊天框这样的交互形态,还会带来哪些后续的想象力呢?
其实,这些产品的目的是创造出有个性、有记忆的「虚拟人」,可以和用户进行互动。相比于过去冷冰冰的对话机器人,显得更加真实。
说白了——现实生活中任何可以由人类提供的情绪价值,将来都可以由虚拟人提供;任何类似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将来都可以由虚拟人提供。
由此可以想象出,Character.AI 及类似的产品,将来可以很容易地跳出对话框,融入到其他交互场景里,植入虚拟数字人,植入游戏角色,来提供更拟人、更多模态的互动体验。
<hr/>风险分析
抛开技术实现,讨论一下类似产品的风险。
[*]法律法规。虽然是角色扮演类 App,也是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所以常规的 AIGC 风险这边一样不少,肯定要符合各类法规限制,甚至传言所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要单独备案。
[*]侵权风险。如果做内容 IP,就需要版权;如果涉及真实社会中的名人,就可能侵犯名誉权;就算用无版权作品,比如用《论语》炼一个「赛博孔子」,总感觉也会有哪里不太对…
[*]UGC 风险。不是所有用户都会按照产品设计的意图去使用 App 的,有些用户会出于噱头…甚至根本是为了 ghs …之前提到的 Glow AI 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Character.AI 同样宣布,平台禁止 NSFW 内容,但是国外将近 75000 人联名要求平台开放 ghs 功能…可想而知,NSFW 才是第一生产力。 (也不排除这有的产品会故意设置累死的卖点)。
从这样的产品来看,我们离赛博朋克可能真的不远了。「拜赛博佛祖,念电子真经」
扩展阅读
想了解更多内容的,可以找一下中信建投的研报《传媒互联网行业:Glow、Character.AI打开AItoC想象空间》,以及之前拾象关于 ChatGPT 落地场景的讨论里,都有分析过 Character.AI。
以上。写的比较凌乱,说再多都不如大家自己去体验一下。
归根到底,AI 对话机器人这条赛道拼的是模型的语言能力和记忆长度,来提供更拟人、更真实的对话体验,满足用户对于角色扮演的情感需求。我用过 Character.AI 和 Glow 以后反正觉得,还不是那么得符合我的预期和想象。可以预见,在这条赛道上,将会有更多的产品。
页:
[1]